戴淑芳(右)上門為村民測量血壓
“在這里待了30年,對鄉親們的健康情況很熟悉。”走進婺源縣賦春鎮長溪村,女村醫戴淑芳正在為村民聽診用藥。從小跟隨父親學醫,戴淑芳踏遍長溪村的山山水水。后來,她通過在婺源衛校進修,取得執業助理醫師資格,是長溪村民形影不離的健康“守護神”。近日,她被評為“敬業奉獻”類“上饒好人”光榮稱號。
“父親是我的榜樣”
戴淑芳的父親是長溪村的老中醫,由于醫術精湛,有口皆碑,方圓百里的百姓經常翻山越嶺來找他看病。對于行走不便的病人,他帶著戴淑芳跋山涉水上門問診。“每當看到病人康復,我就羨慕父親的一手絕活。”戴淑芳說,除了父親言傳身教,結合病例學習“望聞問切”外,她還背誦古老的《湯頭藥性》等藥書。經過4年的積累,并到婺源衛校進修后,她也背起了藥箱,走上了行醫之路。
作為一名女村醫,戴淑芳中西醫結合,十里八鄉的百姓都來請她出診。1995年,村里的德叔從山上撿香菇回來,說胃痛得厲害。戴淑芳敏銳地發現皮膚黝黑的他,口唇有點發白,聯想到他20天前從顛簸的貨車上摔下來的情況,斷定這不是胃病,有可能是遲發性脾破裂。為此,戴淑芳為德叔注射抗休克的藥水搶救,并將他抬到賦春鎮中心衛生院動手術。德叔痊愈后,一臉感激地說,“還好聽了戴醫生的勸導,要是按胃病來治,后果不可想像。”
如今,經過30年的行醫問診,戴淑芳成了年輕的“老醫生”,深受鄉親們歡迎。“醫術精湛的父親是我的榜樣,我只有不斷專研醫術,才能繼承父志。”戴淑芳說,他父親臨終前要求她畢生待在長溪村,像侍奉親人一樣對待病人,為鄉親們送健康。
“病人是我的親人”
醫者仁心,戴淑芳的父親視病人為親人,給她留下深刻印象,她行醫問診不忘父親遺囑。去年,長溪村民焰伯在浙江看病,每天打吊針治療腦供血不足的病癥?;氐酱謇锖?,戴淑芳經過分析研判,認定焰伯是長年勞累和營養不良造成的,建議他吃補充營養的中成藥。如今,焰伯身體完全康復。
除了體恤村民,用平價藥也是戴淑芳的一貫作風。前年,村民蘭嫂的孫女得了黃膽癥,她只用了3劑中草藥就將其治愈,收費6元。村里有個聾啞青年偏癱了,走兩步歇一陣挨到戴淑芳診所門口。她見狀,予以免費診治用藥。行醫30年來,戴淑芳給自己定了一條規矩:聾啞人前來就診只收藥物成本費,對特別困難的聾啞人免費。戴淑芳的愛心猶如一縷陽光,照亮了病人的心房。
2005年,長溪村單身老人戴某上山采油茶,不慎從樹上摔下來,小腿大面積撕裂,紅肉盡現。戴淑芳背著藥箱來到老人昏暗的房子里,蹲下身子仔細給他清創縫合,連續半個月為老人悉心治療。戴某弟弟患有瘋顛癥,別人一般不進他的家門,但為了老人的健康,戴淑芳不顧潛在的威脅,每天早一次、晚一次上門檢查、換藥。
“我愧對我的家人”
1999年,戴淑芳結婚。父親希望她繼續留在長溪村給鄉親們看病。2004年,她父親病重,三番五次叮囑她說,“山村百姓出行不便,再難也要留下來。”戴淑芳沒有忘記父親的囑托,沒有辜負鄉親們的信任,但卻虧欠丈夫和女兒太多。戀愛結婚8年,她丈夫在部隊服役,她僅度蜜月的時候去過部隊一次,一直以來夫妻倆都是書信往來互訴思念。
后來,戴淑芳丈夫轉業到中云派出所工作,她把年僅5歲的女兒全托在紫陽三小,成了全托生中年齡最小的一個。有幾次,女兒扯著她的衣角央求道:“媽媽,今晚不要去長溪了……”戴淑芳哽咽著彎下腰,掬起瘦弱女兒的連衣裙擦干眼淚,毅然轉身踏上開往長溪的客車。
在女兒眼里,母親既“狠心”又“不守信用”。好幾次,戴淑芳說好了去看望女兒,卻被急重病人的電話拉住了。一年到頭,她陪家人的時間不到30天。沒有母親的寵愛,戴淑芳女兒變得自立自強,今年參加高考的她,拒絕了母親的陪考,“你一心一意到村里看病,我會發揮自己的最好水平,不用擔心哈。”
她放棄鬧市靜守鄉野,30年來,戴淑芳人留在長溪村,心也留在長溪村。閑暇之際,她向村民講授健康知識,組織大家跳廣場舞等。作為婺源縣人大代表,她還提交縣人大議案,為留守兒童、孤寡老人爭取更多的“政策紅利”。
?。ù鞴鹣?本報記者 楊小軍 文/圖)